内容呈现形式一直在迭代,从文字到图片,从页面到直播与短视频。
每一次迭代都会重构竞争格局。移动时代人们早已忘记PC时代的四大门户,而今在元宇宙面前,两微一抖的格局也并非万世永固,种种迹象表明,一些玩家试图通过新技术,打破旧时代,比如映客。
七年前,嗅觉敏锐的映客切入音视频直播赛道,完成了从0到1的进化。随着直播赛道走向内卷,映客再度进化,透过中台体系端出全场景社交矩阵,尝试挣脱行业桎梏。
映客的“进化”,既来自吸纳新技术的能力,同时也源于其对未来的预判。正因如此,每轮进化,映客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增长“引擎”。
得益于此,映客这七年,并不痒。
不过,作为一家奔赴新世界的公司,求稳并非映客的风格。随着元宇宙、Web3.0技术走向成熟,逐渐被推至浪头,映客似乎再次嗅到探索“新世界”的气息。
6月15日,映客举办“破壁而来”品牌升级发布会,以“映宇宙”之名奔赴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公司发布会越来越枯燥、无聊之际,映客的元宇宙发布会吸足了眼球,通过前沿技术塑造出元宇宙发布会应有的模样。
映客此次发布会,重点突出了一个“新”字。
而正如“破壁而来”的字面意思,映客发布会全程穿插着XR技术所构建的多维场景,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隔阂,可以说是科技推动下元宇宙可视化进程的演进。
近年来,涵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的XR逐渐生根发芽,从研发实验室步入应用场景。但客观来说,元宇宙大行其道的今天,用户对于XR直播本身的好奇逐渐消退,亟需“新意”。
3D电影爆发前夜,只需在Demo中对着银幕射出一箭便能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但所有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惊艳感”,都难逃审美疲劳、转瞬即逝的宿命。当下,走进影院的用户没人会为3D感官而去,而是为电影内容而买单。
这背后的逻辑是,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大众审美将由横向的“技术美感”转向纵深。因此,映客的“新”并不在于技术性质的突破,而在于场景设计的挖掘。
对此,映宇宙发布会给出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故事性,二是场景感。
先说故事性。纵观以往的元宇宙发布会,厂商往往只会预设一个虚拟场景,然后将发布会置入其中,而XR技术更像是作为“包装”的存在。尽管在视觉层面,炫技般地堆砌特效与场景确实能提升观感,但实际上,XR技术只是提供了更具技术美感的场景,发布会核心仍在于PPT。
难道XR技术的想象空间就限于此?显然不是。
据发布会承办方加一时代透露,映宇宙发布会是XR技术与影视叙事结构在国内的首次耦合,整场发布会好似一部小型微电影,遵循着开端-高潮-尾声的线性设计。
具体而言,映宇宙发布会设置了现实、打破现实、重构虚拟世界三个场景:“现实”场景基于黑白色调,代表着“破壁”前的严谨思辨;而随着虚拟人登场,场景中充斥着虫洞,象征着现实世界同虚拟空间的相融;最后一个场景中,赛博世界则取代虫洞,预示着元宇宙已然到来。
这其中,不同XR场景间通过“故事性”进行逻辑衔接,而整个故事则是完全围绕着映宇宙的理念编织而成。
以此前国内某车企“秀肌肉”的发布会和此次映客作类比,二者区别在于技术应用的目的性。前者,XR技术仅用于搭建发布会舞台,并不能服务于内容。
映宇宙发布会则不然,不同XR场景间通过“故事性”进行逻辑衔接,每个元素都是阐述映宇宙理念的字符。透过精心编制出的“故事性”,映客将MR从“美化”升至叙事及服务维度,不失为元宇宙直播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从赛博世界破壁而来的虚拟人“映映”,是映宇宙发布会的另一看点。
虚拟偶像频出的当下,大众对虚拟人模拟声、冰冷的刻板印象虽早已告破,但上一秒还在赛博街景疾驰,下一秒便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映映”还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赛博街景里“映映”,与同台交流的“映映”,背后是不同的技术形态。如果说,前者尚能被归类于熟识的CG场景,那后者的一颦一笑则属于新鲜玩意。而此番从熟悉到惊艳的转变,正是源于映宇宙发布会所营造出的“场景感”。
前述“故事性”的重点是融会贯通各类技术,避免过度堆砌。“场景感”则侧重于扮演纽带作用,起到连接用户的功能。
人们以前大多只能从《黑镜》《西部世界》等影视作品去感知未来世界有多么生动,大众也只能从内容层面加以鉴赏,并不能切实感受到作品本身所营造的氛围。
而XR技术虽能在现实世界中映射出虚拟场景,但用户接收仍依赖于屏幕。也就是说,即便实时直播本身能够同用户在时间维度建立联系,但倘若缺少场景感,传播层面其实与播片无异。
奈何XR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XR直播领域,国内鲜有营造出场景感的样本。
就拿核心角色——虚拟人来说,某些厂商口口声声标榜虚拟偶像,却贸然采用尚不成熟的技术体系,不仅难以获得大众认可,甚至可能沦为笑谈。《跨次元新星》里表演后空翻,却把头翻掉的“寐鱼”就是最好的案例。
对此,中影年年负责人王多多透露:“互动层面,国内虚拟人产业正由‘中之人’实时驱动向AI‘智人’演替,但受限于技术水平,AI只能做到语音识别和简单的语义理解,肢体动作僵化、表情生硬,很难达到带情感的表达与演绎。”
而“映映”的背后,是国际先进的光学摄像捕捉硬件设备、惯性陀螺仪设备、AR Kit技术等软硬件方案的耦合。正因如此,大到肢体语言,小到“中之人”的表情、手指动作,“映映”皆能在舞台上呈现。
可见,AI“智人”虽更“性感”,但同营造场景感似乎关系不大。换言之,在元宇宙发布会这类向用户传递理念的项目中,当下或许只有依附“中之人”,才能真正打通用户与技术的隔阂,从而进一步放大元宇宙标签的传播效应。
具象化的“映映”是一方面,攻克XR直播的桎梏则是另一方面。
据王多多介绍,目前国内外虚拟人演出都没有与XR技术相结合,演唱会、综艺中虚拟人与真人的互动,大多只是通过预制动画技术去控制虚拟人的单信号源输出,遵循着一定的脚本,既不能实时录制,也无法跳出物理屏幕的局限。
除虚拟人的问题以外,“人”的问题同样重要。毕竟与“映映”同台的几乎都是日程安排很满的公司高管,既不能只给一个机位,又无法拿着传统解决方案拽着高管一遍遍地录制与合成。
据承办方透露,重压之下,映宇宙发布会除首次实现XR场景中的“映映”与真人实时互动外,还首次攻克XR场景无缝切换的技术难题。虚实结合程度之高,几乎可以与此前的Meta(Facebook)元宇宙发布会相提并论。
可以说,映客此番营造场景感、打破虚实边界的尝试,为业界创造了一个成功范式。
互联网语境早已习惯将新兴领域爆发前夜称之为“元年”,这就像是一个锚点,象征着技术或市场的成熟。但对元宇宙而言,即便元年已过,攻城略地的时期亦未到来。
基于映客的体量,叠加其对技术一贯的追求,打造元宇宙发布会标杆并不令人意外。但“映客为何进军元宇宙”,或许才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带来的变革,必须与场景、内容结合,从这个角度上讲,映客不是为元宇宙而元宇宙。这不仅体现在映宇宙发布会流露出的精致、对科技纯粹追求上面,也体现在具体的产品层面。
以百度希壤为例,由于同自身主营业务关联较少,并没有真正与业务间形成有效联动。不论是“半成品”的希壤,还是集度发布会上穿模的“夏一平”
反观映宇宙发布会所展示的全景K歌、情侣星球、原原世界等产品,皆是运用元宇宙精准“嫁接”直播、相亲、社交三大核心业务线。而从概念层面的元宇宙再到真刀真枪的映宇宙,何尝不是一轮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进化?
只是,世间所有的“进化”,都逃不过时间的考验。一言以蔽之:“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不可思议的未来。所有现在不可思议的未来,可能都是明天理所当然的现在。”
将电子游戏产业作为刻度尺,那当下虚拟世界中足以媲美现实,漂浮在微光里的一粒粒细小尘埃,皆是由数十年前的粗糙像素蜕变而来。
技术的内容表现形式,逃不过其本身的发展水平。元宇宙亦是如此,即便《头号玩家》等作品为大众确立了所谓的“终极形态”,但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当下的元宇宙应用均无法彻底满足大众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当电子游戏困于像素及64KB的载体时,影像早已能记录下细致的毛孔与发丝,一部商业电影轻轻松松便能烧掉数十捆胶片。某种意义上,目前元宇宙与彼时的电子游戏别无二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映宇宙发布会大可全程通过CG动画呈现更好观感,但映客并没有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在于,尚显稚气的应用,正是一切技术走向成熟不可脱离的必然阶段。
因此,映客奔赴元宇宙,对行业应该是一件产生正向影响的事。
这个问题,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或许能解释一番:“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事实上,映宇宙发布会技术层面的创新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映宇宙,正在进化为无限个社交新次元的矩阵式结合体。
而将元宇宙直接升至集团更名维度的映宇宙,似乎延续了一贯的技术追求属性,亦为后来者交出了一份可供参考的样本。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0-370-0.html映客七年,在元宇宙重生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