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初,粉碎日寇“铁壁合围”扫荡后,八路军太岳军区25团3营到达了赵城石门峪。
第二天拂晓前,突然金子峪方向传来了枪声。没过多久,汾东支队的一个侦察员跑来说:“城里出来的日军在金子峪包围了他们支队,战斗激烈,情况严重。”
10连立即前往增援,并担任了主攻任务。
金子峪离石门峪约七八华里。10连出了石门峪,便沿着一条枯水沟向南疾进。可接近金子峪时,已没枪声了。10连又顺着枯水山沟朝金子峪西北侧的小山坡插去。一出沟,爬上了坡,一下子就插到了敌人的阵地上。1、3排突然上去,一个猛扑,就插到了敌侧后,与迂回班一起切断了敌人的后路。2排犹如猛虎下山从山梁上扑下来。手榴弹刚响过,鬼子还没来得及还手,10连的勇士们已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到了跟前,手榴弹爆炸声、刺刀的相撞声、喊杀声,响成了一片!
“嘟、嘟、嘟……”鬼子的机枪如梦初醒,一梭子才打完,9班长王德山却不知从哪跳出,刺刀闪到鬼子机枪手的胸前。这鬼子来不及换梭子,闪后一步,端起机枪就与王德山拼杀起来。
“哟,带刺刀的机枪!”王德山第一次开了眼界。
但别看他平时有点稀稀拉拉的,老受排长的剋,上了战场,他却是一条猛虎,从不把鬼子放在眼里,也敢杀敢打。此刻,他眼睛一瞪,双手紧握三八式,迈着虎步,将那寒气逼入的刺刀步步逼向鬼子!“呀——”一声,这鬼子反倒突然向他刺了过来,王德山左臂往右一推,右手将枪托往胯上一磕,“叭”一声,把鬼子的机枪打落到地上。为了抓一个活的,他刀下“留了情”。恰在这时,9班另一个战士从侧后扑上去,紧紧抱住了鬼子。
就这样,这个机枪手连同机枪眼看就要成了王德山的战利品。
可这个鬼子看着明晃晃的刺刀,已死到临头,“武士道精神”还不死,挣扎着把头上的钢盔身上的伪装网和饭盒往地上一丢,两手一摊,直挺挺躺在王德山面前,吼着:“死啦死啦的!”可他没想到今天遇上的王德山比他还倔,他嘴角动了一下:这鬼子还挺倔的啊!哼,要死没那么便宜,老子今天偏要抓你个鬼子做活俘虏!于是,大声喝道:“举起手来!”
这个鬼子就是不举,还直挺挺躺在地吼着“死啦死啦的”,王德山突然想起什么,立即改用刚学会的日本话喝道:“举起手来!”可鬼子还是不举手,一个劲“死啦死啦的”吼着,王德山于是把枪一扔,扑上去,一只手抓住他两只手,另一手把大棉袄一脱,然后,把战前准备好的一根绑在裤带的绳索解了下来,三下五除二,硬是把他绑了个结实,然后说:“就是偏不让你死啦死啦的!”
这时,在战场的另一角, 18岁的战士郭延英也撞上了硬对手,对方是个大个子。他“狗日的”骂了好几句,这鬼子也就是不投降,他却没什么手下留情,端着枪就向鬼子扑过去。那鬼子兵看他个子矮矮的,也端着刺刀,迈着一摇一摆的公鸭步,也反过来向郭延英一枪刺了过来。郭延英个小却机灵,巧妙地向旁边一闪,一把抓住鬼子的枪,和鬼子扭打起来。这鬼子比他高出一个头,他用尽全身力气,也没把枪夺下,急得不住地用脚踢鬼子的屁股。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又一个战士跃了上去,用双手卡住鬼子的脖子往后扳,可这个鬼子就是不肯松手。郭延英取下刺刀,朝鬼子的手腕部狠狠砍了几刀!鬼子“哇哇”叫了几声,终于撒手了。枪被郭延英夺下了,又一个鬼子当了俘虏!
鬼子在金子峪村西的阵地被打乱了,由进攻变为防御,很快又变为溃退,开始向西跑了。战士们跟在他们屁股后紧追不舍。可鬼子只离他们几步远,但既不投降,又不缴枪,战士们无法“逮住”他们,只好用密集的子弹把他们送上了西天!
村西的战斗刚平静,村南的鬼子又上来了,但他们摸不清10连的底细,不敢轻举妄动。1、3排在村西南占据了一个高地,正严阵以待。鬼子先以一个班发起“试冲”,一下就被打回去了,连长臧树桐喊道:“卢占胜,来收拾它们。”
卢占胜是10连的机枪手。待鬼子又上来时,他机枪“嘟嘟嘟……”一梭子扫了过去,又把鬼子1个班打下去了。鬼子又调来3个掷弹筒,正要发射时,卢占胜的机枪弹又一梭子泼去,正把敌人的掷弹筒发射位置给盖了,鬼子一看势头不对,不敢再上来了,施放毒气后,尸体都没来得及收,就朝明姜镇方向逃跑了。
这一仗,10连打死鬼子40名,抓了3名俘虏,缴获带带刀的机枪一挺,步枪10余支和弹药一部,而自己却无一伤亡,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战士们给两个俘虏进行了包扎。有一名俘虏不肯走,作了许多工作都无效,只好把他放在担架上抬着走。可他还是跳下来不走,最后只好将他捆在担架上,抬回到石门峪。(陈冠任原创,禁止转载复制和改编)
(图)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公元2015年11月7日,他已走了114年。
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回銮路上,大清帝国太后慈禧在黄河岸边收到了那个令朝野上下无不悲悼的消息:“大清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死了。”就在他咽气前夕,俄国公使还在床头逼迫他在俄占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李鸿章已不能说话,他只有眼泪了,跟了他四十多年的老臣周馥这时也在床前,见中堂已咽气而双目仍炯炯不闭遂哭出声来:“未了之事我辈可了,公请放心去吧!”“目乃暝,犹流涕,口欲语,可伤也……”
2个月前,他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辛亥条约》,签订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
(图)《辛丑条约》1901年7月25日签定
1901年11月7日,这位清朝重臣在国人的一片骂声中,油灯枯尽,魂归肥西。
晚清,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自1840年,蛮夷入侵,道光中叶,外患渐深,咸丰十年,英法入京,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德占胶州,俄占旅连,英占威九……”日暮中的大清国,一个身影在奔波,他只手撑扶着这一个倾颓的帝国。
咸丰三年初,李鸿章初遇曾国藩,从此少年得志。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中,李鸿章蜕变着,成熟着,才华的光环于李的身上隐隐闪现,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咸丰四年,太平军大举入皖,李鸿章书生带兵,翰林变作绿林,以浪战为能。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渐悉为将之道。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廷于长江下游再无成建制军队主力,自此,名震一时的淮军应运而生。
同治元年,曾国藩检阅李鸿章的淮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次月,淮军抵沪,9000衣衫褴褛的淮军迎战数万太平军,大胜,淮军从此军威大震于清廷。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2-930-0.html最顽固的鬼子碰上了他们 也不得不当俘虏!真相究竟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