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经济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下大力气抓好2024年经济工作。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反映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新思想、新论断的科学内涵,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体现到经济工作实践中。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彰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发展作为硬道理,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有了新时代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定。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发展,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体”,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体现了发展更具时代特点的内涵界定,也就是从发展效果的“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不再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而是更加关注生产要素投入、资源配置效率、资源环境成本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各种因素。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实际上是在进一步申明,新时代经济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之柱石。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首先要牢牢扭住这个“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带动和保障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发展的高质量。
11月10日,中铁四局施工人员在淮宿蚌城际铁路蚌埠北特大桥施工现场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刘玉才 摄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最大的政治”,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最大的政治”,实际上就是最关键的“国之大者”、就是衡量所有工作最重要的“指挥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意味着各方面都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认准了这条正确道路,就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最大的政治”,为“自身工作的确定性”作出了界定和保证。也就是说,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们都要抓好经济建设,坚持以实际行动融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实现强国复兴的远景目标。经济工作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不能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远景目标能不能成功实现。我们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各项蓝图变成生动实践。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稳”的基础上勇立潮头、奋进新时代。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除了延续2023年提到的“稳中求进”,同时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以往强调“稳”,到现在突出“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稳”和“进”、“破”和“立”,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的先后安排会有不同的节奏。从2023年一年的发展实践看,“进”的力度要更大一点、比重要更高一点。但是,强调“进”,绝不能为了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而导致新的投资过剩或者一窝蜂上项目。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着眼新动能、新产能,特别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先立后破”,除了体制机制转换,更多含义应该也在于此,先把新动能、新产能培育起来,再削减和淘汰相对落后的产能和供应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都需要从“进”和“立”上发力。只有“进”和“立”取得足够成绩,“以进促稳”才会有坚实底气,中国经济也才会实现强劲脉动。
12月26日,建设中的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鱼梁溪特大桥施工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和舆论引导,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同时对经济宣传也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反映了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强烈系统观念。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各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不能有“一亩三分地”“责任田”思维,不要追求“一枝独秀”而要着眼于“满园花开”。要全面评估每一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的措施,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措施,加强各类政策之间的同向协调配合。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关注到舆论场上有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错误声音,进而影响了投资需求、影响了宏观经济健康发展。要努力形成稳增长、稳预期、稳就业的舆论环境,尽全力清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舆论障碍,真正让“经济光明论”充满舆论场。
春江浩荡莫徘徊,应踏层峰望眼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锚定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航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0-5793-0.html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下一篇: 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