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首次把农业强国纳入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但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的短板弱项。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农”向好,全局主动。随着现代化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我国守好“三农”基本盘对扩内需、保增长、稳人心、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推动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消费不断升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端牢14亿多人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肯定离不开农业农村发展。只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才能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也才能确保14亿多人的“餐桌幸福”,从而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全力筑牢国家安全根基的战略举措。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受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较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将是紧平衡态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形势波谲云诡,国际农产品市场频繁波动,所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保障,才能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赢得战略主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立足国情农情,准确把握着力点,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始终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供给保障强”作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首要特征,彰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面对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我们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粮食安全这个治国理政头等大事。首先,全面压实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好耕地数量力保粮食总量。其次,走好科技兴农之路,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振兴,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向优良品种要产量要产能。从长远看,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还需要打好粮食安全“组合拳”。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市场机制条件下增产粮食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从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提高粮食储备能力,同时营造杜绝粮食浪费氛围,以系统观念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制约,我国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要把推进脱贫攻坚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这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希望有盼头。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提升农业产业质量和竞争优势,让广大农民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分享更多成果;在持续运营好产业帮扶的同时,更要促进脱贫地区农民职业能力提升,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其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农业强国的建设步伐息息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相对薄弱、人居环境不佳等方面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因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扎实推进农村现代化,塑形铸魂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聚焦医疗、教育、休闲等民生需求,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进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二是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治理手段,维护乡村社会平安稳定;三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动力,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持续抓好农业科技和深化改革,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这一重要论断为解决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指明了现实路径。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任务,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同时,还要继续抓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大国小农”条件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强保证。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当前,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需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明确要求,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科学谋划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三农”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大对涉农干部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有亿万农民积极参与,锚定目标,铆足干劲,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0-92-0.html强国评论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强军铸魂,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下一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