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芯片

小鹏接盘滴滴“造车”图什么?产品业务双突破助广立微再创营收佳绩;传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郭台铭正式宣布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

来源: 责编: 时间:2023-08-29 10:40:48 198观看
导读1、小鹏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 新造车的大门正缓缓关闭2、尽精微致广大,产品业务双突破助广立微再创营收佳绩3、传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 最高幅度达15%,赔偿N+24、郭台铭正式宣布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5、苹果COO访华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1、小鹏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 新造车的大门正缓缓关闭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2、尽精微致广大,产品业务双突破助广立微再创营收佳绩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3、传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 最高幅度达15%,赔偿N+2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4、郭台铭正式宣布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5、苹果COO访华:苹果供应链是真正的全球化,会持续评估从何处采购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6、上季度全球10大半导体厂净利润近腰斩 创7年新低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7、传苹果iPhone 15系列A17/A16芯片进入出货阶段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8、陆行之:英伟达客户重复下单抢芯片,台积电产能不足需注意库存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1、小鹏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 新造车的大门正缓缓关闭
集微网报道(文/杜莎) 近期,小鹏汽车牵手大众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离职将加入英伟达等一系列热点,屡屡将小鹏汽车推向热议的中心。8月28日,小鹏汽车官宣收购滴滴造车业务的消息再次让业界沸腾。
一早,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以最高58.35亿港元(7.4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包括研发能力和相关资产,并同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携手推广电动汽车和相关技术的快速落地。
最为核心的是,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次业务收购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首款车型定价会在15万元左右,预计2024年推向市场,年销量预计10万辆。
那么,此次收购背后有何逻辑?对双方有哪些重要意义?
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给小鹏汽车带来更多想象力
根据披露的消息,此次小鹏汽车收购滴滴智能汽车业务将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发行会有24个月的锁定期。MONA预计年销量可达到10万辆,如果连续两年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会有额外的股权对价,最高的股权比例可以提升到5%。而滴滴通过出售造车业务成为了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
当然,小鹏汽车为何要收购滴滴的造车业务,以及收购后如何整合,这些备受业内关注。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从小鹏汽车官宣的新闻,以及从后续的媒体沟通会可以略窥一二。
重中之重,“MONA”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资产。据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滴滴在造车方面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MONA”是一辆准量产的轿车车型,滴滴已经花费几十亿人民币投入开发。而小鹏汽车这次收购还包括研发、测试设备等资产,同时核心的人员团队也会加入小鹏汽车。
其次,在收购后,小鹏汽车会继续完成 “MONA” 全部的量产研发以及部分销售,“MONA” 的产品会在当前小鹏已有的生产基地生产,供应链也是延续过去供应链体系以及加入扶摇架构组合一起。且有消息称,相关数据归小鹏,滴滴主要从生态上支持出行的销售和运营,且预期MONA年销量可达到10万辆。
同时,通过合作,新品牌车型将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滴滴也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及普及。
此外,此次合作有助于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的规模化。小鹏汽车会将XNGP作为高等级辅助驾驶用于“MONA”平台。据报道,小鹏汽车CEO也表示,“两年多前,我曾经说过15万级没有人能够把智能驾驶做好,同时做好的利润。通过这次和滴滴合作,我们认为能够把它以爆款做好。”
最后,小鹏汽车将打入ToB 市场。据悉,“MONA” 只是项目代号,MONA车型是小鹏汽车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该品牌车型价格为15万级别,会以ToC为主,兼顾ToB。
所以整体而言,此次收购意味着小鹏汽车将加大力度布局A级车市场,收购后开启的多品牌战略,也将为后续销量的提升,以及智能驾驶的规模化带来更多想象力。
前方之路不确定性多 滴滴造车计划正式终结
对于滴滴而言,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也正式宣告其造车计划的终结。
但需要明确的是,此次收购的是滴滴的造车业务,自动驾驶业务目前没有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当初为了打造更好的共享出行体验,2019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65%,滴滴持股35%。2020年11月,双方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据悉,滴滴参与到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且按照规划,这款网约车将在未来5年投放近百万辆。但D1的表现远远低于预期,2021年销量10176辆,但2022年断崖式下滑至1000辆以内。
2021年就有消息传滴滴造车,且秘密进行的造车项目代号为“达芬奇”,团队规模最多时超过1700人,计划研发一款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车型,定价在15万元左右,原计划在今年6月份发布。结合目前的消息,小鹏汽车和滴滴合作的首款车型应该正是滴滴布局研发的首款车型。
在造车资质的获得方面,根据路透社去年6月份的报道,滴滴计划收购电动汽车制造商国机智骏的股份,消息人士透露,这一收购金额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交易时间最早或将于当月底敲定。不过这一消息后续未有进展,而滴滴造车的传闻也逐渐沉寂。
更为关键的是,滴滴造车带来的业务亏损也日益剧增,加之造车资质悬而未决,以及量产落地等一系列问题,造车前方之路不确定性很大。
因此,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不啻为滴滴给自己的造车项目画下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或许,叫停造车,滴滴利用自动驾驶与车企进行合作,利用强大的出行平台资源运营车辆,才是滴滴最得心应手的事,且有助于其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以及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上。
写在最后
前有集度汽车从造车主体变成方案提供商,后有滴滴智能汽车业务被收购,目前看来,在这一波入场造车的企业中,唯有小米还在继续前行……
且这两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新势力出现“爆雷”事件,以及市场的竞争愈发严峻,留给新造车的大门也在缓缓关闭,所剩的门票和时间已然不多了。
2、尽精微致广大,产品业务双突破助广立微再创营收佳绩
集微网报道,8月29日晚间,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广立微”)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得益于长期在成品率提升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布局和踏实的技术积累,公司在报告期内营收再创新高。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37.53万元,同比增长63.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2,284.31万元,同比增长3903.6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1,623.79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综合毛利率为 62.32%。这一成绩单在业已披露的诸多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中显得颇为亮眼。
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高涨,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半导体产业也步入深度调整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我国正大力推动本土晶圆制造产能建设,以期提升芯片自给率。旺盛的扩产投资为本土半导体测试设备及制造类EDA供应商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广立微作为国内唯一能在成品率提升及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领域提供全流程覆盖的企业,凭借测试芯片设计、半导体大数据分析等EDA软件、晶圆级WAT电性测试设备及成品率提升相关解决方案,不断在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实力机遇共振,营收增速领跑
广立微半年报中,营收与利润增速可谓惊艳。根据集微网统计,受产业周期等因素影响,截至8月29日已经披露中报的百余家A股半导体企业,上半年营收平均增速仅为-3.4%,营收增速能保持在5%以上的企业仅有区区三十余家,相比之下,广立微的半年度经营表现堪称“出类拔萃”。
晶圆厂扩产潮叠加国产替代共识,无疑是广立微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契机。
当前,随着各主要国家相继出台极具力度的扶持措施,全球半导体产业已进入晶圆制造产能扩张的“长夏”。权威机构SEMI预测,从2022年到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将以近10%的复合年化增长率(CAGR)扩大300毫米晶圆产能,达到每月920万片晶圆的历史最高纪录,200毫米产线预计也将新增13条,在2025年达到每月超过700万片晶圆产能。在这一全球性扩产潮中,中国大陆又堪称领跑者,根据SEMI预测,到2026年,大陆地区8寸、12寸晶圆产能在全球份额有望双双跃居榜首,为包括广立微在内的本土半导体测试设备及制造类EDA供应商提供了巨大成长空间。
在对现有成品率方案深化研发的同时,广立微还拓展到量产工艺监控(PCM)方案,着手开发可制造性(DFM)系列EDA软件,CMP仿真软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同时,加速布局半导体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DATAEXP系列产品),其中,半导体通用化分析工具DE-G、集成电路良率分析与管理系统DE-YMS、集成电路缺陷管理系统DE-DMS、缺陷自动分类系统(DE-ADC)等产品已研发成熟并进入市场拓展和商务落地阶段,半导体设备异常监控及分类系统DE-FDC产品已完成初版并已引入客户进行试用中,系列数据工具适用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封测厂商,助力公司目标用户群体从大型晶圆厂和头部设计公司拓展到中小型设计公司、封测厂和下游电子厂。
作为国内唯一能够向集成电路量产线供应WAT测试设备的企业,广立微生产的上百台设备经过了20多条客户产线的长期考验,以一流的产品实力牢牢把握住市场机遇。
半年报显示,广立微依托原有成品率提升技术,深化迭代软硬件产品,升级推出了新一代通用型高性能半导体参数测试设备(T4000系列),可覆盖LOGIC,CIS, DRAM, SRAM, FLASH, BCD等产品的测试需求,支持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SiC/GaN)的参数测试,同时在T4000电性测试设备的基础上协同开发了可靠性测试分析系统(WLR)等功能,将设备从WAT测试扩展至WLR及SPICE等领域。
通过现有产品的延伸以及新产品品类的增加,公司的客户数量实现了增长迅速,客户范围已经以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为主向集成电路设计、封测企业快速拓展;公司在扩大服务境内客户群同时,已开始进一步拓展部署海外业务。
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
从广立微的半年报中,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公司对于未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对相关前沿技术的提前布局。
随着摩尔定律的演进,芯片制程的缩小被视为衡量芯片技术的标尺,然而从行业视角看,成品率(即一片晶圆上合格芯片与所有芯片的比例)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成品率直接影响了芯片制造的成本和利润,它不仅反映了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技术价值,更是持续改进工艺的量化依据。
先进制程的前道制造往往需要经历上千道工序,批次生产周期较成熟制程大幅拉长,一片12寸晶圆的制造成本可能高达上万美元,按照典型“大芯片”500平方毫米的面积测算,能够切割出100多片芯片裸片(die),假如其成品率为90%,单片成本可以控制在100美元内,而如果其成品率只有40%,则单片成本将飙升至250美元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即便具有相关制程节点产能,其产品也将失去经济意义而无法投入市场。特别是随着国产替代的推进,大批晶圆厂开始使用国产设备和耗材,对芯片的成品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些难点不能有效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早在多年之前,广立微就极具前瞻性地考虑到这一问题,始终坚持以成品率提升为主线,通过十多年的深耕,不断形成更加完整、先进的成品率解决方案,真正帮助国内晶圆制造企业加快工艺开发,提升技术能力。
在外界看来,广立微此前在成品率提升领域的软硬件突破,更多可被归为“直道追赶”,即在传统产品品类上对标一流突破性能参数,实现了与Keysight、PDF Solutions等国际巨头的同台竞争。而近两年,随着工艺节点持续迭代,工艺集成快速提高,成品率提升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这就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在成品率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更为新兴的竞争者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可能。
2022年底,广立微员工总人数为318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约80%,硕士以上研发人员超过50%,研发人员总数较上年度增幅近80%。2023年上半年,广立微的研发人员进一步保持了快速增长。随着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拓展计划以及业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广立微研发投入达到9313.46万元,同比增加了98.72%,公司研发人员也进一步增长至327人,同比增长了84.75%,硕士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占比更是接近了60%。
根据半年报显示,研发团队之所以增长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立微深刻洞察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EDA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不断加大了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
这种持续投入在今年也进入了成果的收获期——在上半年举办的Semitronix DATAEXP User Forum暨新品发布会上,广立微重磅发布了DATAEXP-YMS、DATAEXP-DMS及DATAEXP-General等多款产品,实现了公司大数据平台DATAEXP的全线升级,如DATAEXP-DMS缺陷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基于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具备晶圆缺陷高识别精度和快速部署能力,已在多家半导体厂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数据分析管理系统,能够覆盖集成电路芯片产品设计与制造全生命周期数据,打通原有产业链中分段分块的数据小岛,构成了能够帮助晶圆厂实现智能制造的完整体系,这对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技术沉淀也必将成为支撑广立微迈入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动能。
结语
亮眼的半年报,标志着十多年来在成品率提升领域潜心耕耘的广立微,正进入经营成果的全面收获期。随着公司EDA软件产品矩阵的拓展、PCM量产监控方案的落地、T4000全新通用电性测试设备的强势出击,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广立微在奠定成品率提升软硬件市场的领先地位后,正以更大的动能横向拓宽产品体系。极精微而致广大,广立微始终秉承持续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集成电路的良率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有望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战略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3、传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 最高幅度达15%,赔偿N+2
集微网消息,据财新报道,近日,多名商汤科技在职和离职员工透露,公司新一轮裁员潮到来,涉及多个部门,最快要求一周内离职。
几名商汤科技员工表示,此次裁员幅度较大。一名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CG)员工表示,他所在的部门裁员约10%至15%;SCG下属的质量中心解散,产品质量检验的任务被分配到各组。另一名SCG员工表示,一些产品不管是否盈利,都转为维护状态,不做新版本。一名智能产业研究院员工称,该研究院这轮按照约10%的比例裁员。
上述员工称,此次裁员的赔偿金标准为“N (每年工龄补偿一个月工资) +2”,外加缴付9月社保,部分合同到期不续约员工及应届生,赔偿金为“N+1”。
对于裁员的消息,商汤科技表示,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并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对于裁员比例,商汤科技回应,此次调整根据各部门情况处理,会持续引进关键人才和优秀毕业生。
据悉,商汤科技3月份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8.09亿元,同比下降19%,毛利润为人民币25.42亿元,毛利率为66.8%,亏损净额为人民币60.93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47.36亿元。商汤科技当时指出,公司在大装置和高性能计算、计算机视觉、AI内容生成、AI芯片与硬件加速等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另外,软银集团在7月31日以平均每股1.7919港元的价格出售了1490万股商汤科技H股,持股比例从13.04%降至12.99%。
4、郭台铭正式宣布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
集微网消息,综合台媒消息,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于8月28日上午10:00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将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参与到2024年选举中。此外,他公布竞选办公室发言人为黄士修。
图源:风传媒
早在今年6月,郭台铭便频频造势,透露想要竞选领导人的意愿,也表达了希望促进两岸沟通、希望和平的观点。郭台铭同时宣布,将解决中国台湾产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困境。
2023年7月,郭台铭曾表示,长期以来他一直主张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立即恢复两岸直接谈判,这是真正缓解紧张局势,有利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唯一途径。双方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合作。关于中美关系,他曾表示“美国应明确进行转弯,寻求和中国大陆更友善的对话,降低冲突敌意”。
在发表于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他还指出:“以我过去与中国广泛密集的商业往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确信两岸直接谈判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5、苹果COO访华:苹果供应链是真正的全球化,会持续评估从何处采购
集微网消息,据澎拜新闻报道,近日,苹果首席运营官(COO)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时隔四年后再次访华,他在访华期间表示:“苹果的供应链是真正的全球化,产品在加利福尼亚州设计,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组件,“我们的团队会持续评估我们从哪里采购。我对团队在世界各地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始终秉持非常高的质量标准。”
苹果CEO库克在今年3月份访华期间表示苹果与中国共同成长,“享受与中国之间的共生关系”,还说创新在中国发展得很快,“我想它还会再加速”苹果大多数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并拥有进入中国市场的独特渠道。公司目前约20%的销售额来自大中华区。自2015年起,它每年在中国的收入超过400亿美元,上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接近750亿美元。
中国是苹果供应链的重镇,苹果绝大部分产品都放在中国生产。不过如今因地缘政治,成本上升等复杂因素影响,跨国公司重新平衡供应链,部分消费电子前往越南和印度等地制造。
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曾撰文称,库克在苹果职业生涯的标志性成就之一,是他精心构建并维护了苹果与中国的关系,但苹果的中国模式正面临近年来最大的压力。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库克在中国缓和事态,但苹果高管也在努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Gurman指出,苹果正暗中分散供应链至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和爱尔兰4个国家,其中印度作为iPhone和配件的生产地,越南作为AirPods和Mac组装地,马来西亚生产部分Mac,爱尔兰则供应相对较容易生产的产品包括iMac等。苹果运营部门的经理已指示员工专注于采购额外的零部件,并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设立生产线以生产更多的新产品,尽管该公司还计划在中国大陆保留广泛的业务。
6、上季度全球10大半导体厂净利润近腰斩 创7年新低
集微网消息,据日经新闻报道,半导体行业的衰退仍在持续,台积电、英伟达等全球10大半导体厂上季度净利润暴跌49%近乎腰斩,创7年来新低。
日经统计的10家半导体厂商包括台积电、英伟达、三星电子、ST、高通、英特尔、AMD、德州仪器、美光和SK海力士。
报道称,10大半导体公司2023年4月至6月期间(部分3月至5月期间和5月至7月期间)的财务业绩显示,净利润总额为151亿美元(约2.2万亿日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9%;销售额同比下降19%至1196亿美元,是三年来的首次下降。
报道称,上季度10大半导体厂商中高达6家净利润陷入萎缩,其中业务与智能手机、PC关联度高的企业净利润下滑最明显。三星电子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暴减86%至11亿美元,获利金额为过去10年来最小;存储大厂SK海力士、美光则陷入亏损局面。智能手机、PC、通用数据中心占整体半导体需求比重约60%,因此需求对半导体市场造成影响。
报道表示,英伟达上季(5-7月)净利润达61.8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9.4倍水平。若去除英伟达,全球9大半导体厂商净利润下滑69%。
对于下季度展望,有公布净利润预估的4家厂商全部预计获利将恶化。
7、传苹果iPhone 15系列A17/A16芯片进入出货阶段
集微网消息,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业界人士透露,台积电最大客户苹果iPhone 15系列新机进入上市倒计时,年底前出货量估达8900万台,其中包含搭载最新A17芯片的高端机型,以及配备A16芯片的标准版机型,相关A系列芯片都已进入出货阶段。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预测显示,虽然今年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者延后购买设备,但苹果在美国首季市占率将从去年同期的48%增加到53%,同时在中国大陆市占率也较去年同期稳步上扬,看好苹果将是今年唯一销售正增长的手机品牌,预期全年iPhone总出货量年增4%,优于全球智能手机整体产业表现(年度下降2%)。
苹果已要求供应链积极备货,鸿海、台积电、大立光等供应链将受惠最深。苹果iPhone 15系列机型由台积电生产A17芯片,大立光供应镜头,鸿海、和硕等代工组装;其中,鸿海的中国大陆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始积极动员,将大量生产新机。
至于新机规格,外界猜测将有四大全新规格值得期待,包括6倍光学变焦、潜望式镜头、A17芯片及Type-C接口等,其中,苹果iPhone首度支持Type-C接口,将有助扩大抢食Android阵营市场份额,相关用户可无缝转移。
另外,爆料显示,苹果将不再为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提供金色选项。相反,苹果正在使用新的钛框架将其替换为“泰坦灰”颜色。深紫色特别版将被新的深蓝色选项取代。
价格方面,iPhone 15 Pro系列预计起售价1199~1299美元,比上一代涨价100~200美元。
8、陆行之:英伟达客户重复下单抢芯片,台积电产能不足需注意库存
集微网消息,得益于数据中心业务需求高涨,GPU大厂英伟达计划提高2024年数据中心GPU的产量,以满足市场对A100、H100和其他GPU计算卡的强劲需求,这代表着将带来难以想象的高营收。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打算将搭载在H100计算卡上的GH100芯片产量,从2023年的50万颗提高到150万至200万颗的数量,即增加3到4倍的产能。
据科技新报报道,分析师陆行之对此表示,针对英伟达AI芯片的出货,客户似乎在进行重复下单的动作,几乎是台积电有多少产能就吃掉多少。因此,要当心未来客户手上一堆库存的情况,并且注意订单的出货占比。
陆行之表示,“感觉客户最近开始在重复预订AI准系统/系统HGX/DGX,客户如果订货拿不到50%,就订两倍的量。客户要是订货拿不到30%,就订三倍的量。听说英伟达最近上调明年AI GPU出货量增产3倍,所以短期应该是台积电增加多少产能,英伟达就能卖多少AI GPU。而当现在不到50%的满足量,在未来变成100%的满足量时,就表示客户手上出现大量库存,建议关注英伟达BB ratio(订单出货比值)的变化,还可以逐月询问客户下单H100,能实际拿到多少AI GPU的变化。”
据报道,英伟达先前受制于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产能吃紧,一度导致AI芯片供应严重不足。英伟达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在近期财报会议上首度公开证实,已认证其他CoWoS封装供应商产能,并预告未来数个季度供应将逐步上升,同时也会与供应商合作增产。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热点聚焦:
1.美延长韩台芯片管制豁免期政策已定 “无期限”或有可能
2.传小米获准生产电动汽车,目标明年生产10万辆
3.美国将27个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剔除,商务部回应
4.创10年最大跌幅!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将年减16%
5.狠砸1亿英镑!英国首相苏纳克计划购入数千颗AI芯片
6.跟风美国?传德国起草限制中国AI/云计算投资草案
7.又一美国芯片巨头传出裁员,工程师/架构师大受影响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阅读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球在看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In4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7-6841-0.html小鹏接盘滴滴“造车”图什么?产品业务双突破助广立微再创营收佳绩;传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郭台铭正式宣布竞选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国产UWB芯片再获突破!纽瑞芯发布重磅新品

下一篇: 【回应】CEO失联、被员工请求罢免?中芯宁波回应;比亚迪电子拟158亿收购捷普电路中国制造业务;芯原牵头成立RISC-V专利联盟

标签:
  • 热门焦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