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走过半导体产业链的「大缺料」,然而景气快速修正,总体经济包括通膨、升息等不确定性因素充斥,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更显疲软。
中长期的黄金十年大势,围绕着「未来车」、「应用驱动」等明确趋势,NVIDIA CEO黄仁勋一句「AI的iPhone时刻」到来,更让全球科技业彷佛在迷雾之中看到曙光。
不过,库存问题真的解决了吗?长期的产业战略又是什么?走出台湾,需要怎样的国际观点?这不只是一场IC代理CEO与电子时报社长的对话,更是资深半导体老将与资深分析师的专业交流。
国际IC代理商安富利(Avnet)全球CEO Phil Gallagher,曾经在1980年代感叹「很难跟大家解释何为半导体」,但现在却是一个半导体无所不在的时代。
微软(Microsoft)在1985年推出Windows系统启动「PC元年」,DIGITIMES创始人黄钦勇当年正在韩国攻读研究所。1986年,英特尔(Intel)推出搭载80386处理器,黄钦勇返台加入资策会MIC。
现今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来自台湾,存储器则由韩国主导。黄钦勇的「韩国经验」及在台湾研究产业变化的经历,有助于深度了解全球半导体产业变化。以下,是黄钦勇与Phil Gallagher的对谈纪要。
一个信息决胜的年代
Phil Gallagher:记得1982年时代杂志(Time)的封面人物,第一次不是以自然人为封面,而是个人电脑,我认为这很有趣。
当时有家波士顿公司的CEO,对PC问世这件事提出看法,他宣称,世界上没有理由每个家庭都需要PC,但这个观点,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市场。
黄钦勇:我在1985年加入资策会MIC,因应国家计划,半导体及PC等产业正起飞,很幸运地为整体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并向政府报告。这些经历也使我可让客户了解国际公司的销售模式。
1990年代,台湾经济成长,印度、韩国、泰国、日本等国家,邀请我向他们提供全球产业看法。1998年时,台湾很多公司是供应商,但不知道有什么好方法去接触或获得信息。
我认为可以试着透过报纸去传递信息,因此DIGITIMES每天发布数十至数百篇文章,策略是从亚洲关注全球ICT供应链,现今如美国企业都很关注全球产业市场信息。
据DIGITIMES估算,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品市场规模为5,751亿美元,2023年预计会下降些,约落在5,100亿美元,市场规模数据来自拥有自家产品的半导体设计(Fabless)与系统整合元件制造厂(IDM)两种类型公司。
其中美国IC设计业有1,355亿美元的营收,就占全球半导体市场24%。而像英特尔、德仪(TI)等IDM大厂,也都占约26%比重。
至于台湾,不仅是半导体,在电子制造服务业(EMS)方面,从2022年前三季数据来看,全世界前30大EMS制造厂产值是4,255亿美元,台厂贡献71.7%,如电子五哥、佳世达等。
据2022年半导体产业供需结构分析,终端产品市场需求占比最多的为PC(33%)和服务器(35%),其中全球有高达93%以上的服务器由台湾生产,接着卖给国内业者,像是阿里巴巴。
产业变革的三大关键:半导体、ICT供应链、AIoT
Phil Gallagher:从您掌握的所有数据角度分析,您对2023~2024年的市场有何看法?
黄钦勇:台积德国厂投资将超过100亿欧元(约新台币3,485亿元),该厂将由台积负责营运,并持70%股权,其他3家欧洲公司,包括英飞凌(Infineon)、博世(Bosch)、恩智浦(NXP)等合资伙伴则各持有10%。
先前,博世副总裁、英飞凌总裁相继来访,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台积如果去欧洲应怎么做,但我不评论,而给了他们宏观的回答。
英飞凌、恩智浦、意法(STM),一般来说他们的晶圆代工约有约25~30%来自台湾,他们是在汽车市场上提供电动车(EV)用元件的最佳公司,所以必须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国内EV市场贡献全球市场近6成,欧洲关注BMW、大众汽车(Volkswagen),日本关注丰田(Toyota)、日产(Nissan),传统车厂上虽享有高市占,但未来移动产业不仅仅是制造业,制造业只是一半。
举例而言,印度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并有政策来吸引业者赴当地生产EV,而印度很可能成为国内与亚太地区其他新兴市场之间的平衡。
我认为半导体业营运重心正在改变,产业将由半导体、ICT供应链、智能物联网(AIoT)三者驱动。过去20年是手机和PC的天下,但未来应用驱动的市场机会更大,您怎么看?Avent在美、欧、亚太市场有哪些不同的策略?
Phil Gallagher:目前的产业情况,我在1990~2000年初期都没有看过类似情形,这当中有很多不同因素。在通讯、工业领域市场波动时,确实感受到巨大影响。不过我们在医疗、车用领域则有不错进展。
以车用领域来说,25年前,我们并不是汽车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而现在已有上千个不同的竞争者。车用市场正不断成长,每一个新进入者,都让局势变得非常令人兴奋,其中我很看好亚洲市场前景。
全球来看,欧洲表现也非常坚韧,尽管有通膨跟能源等问题,但Avent在欧洲的业务表现一直非常强劲。虽预计夏季欧洲将出现典型季节性放缓,然工业领域仍保持高度弹性。
至于美洲市场,过去曾遇到些问题,涉及系统及管理安全团队,但过去两年已成功回到6~8年前的营运表现,美国市场稳健成长是其特点。
虽然我使用「成长」这个词可能有些夸大,但我对美国的持续成长仍乐观,尽管在经济和可能的经济衰退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讨论。
在应用领域,像是工控、交通、医疗、国防等垂直领域,都是Avent策略上的一大优势。特别是美洲市场的太空产业正在成长。
全球供应链重组 代理商角色新契机
Phil Gallagher:过去因疫情阻断交流,疫情使全球供应链断链,不仅只是技术,以及部分料件短缺,不过这也让「代理商的角色」多了契机。
愈来愈多公司表示需要供应链的帮助,现今大多数公司在JIT(实时生产制度)、委外等核心能力方面走得太远,从供应链角度来看,这些业者甚至不知道零件在哪里,失去透明度。
这些供应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需要使产品具有可见性,因此需要一条供应链,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这些供应商连接起来,所以这对Avnet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机会。
过去两年,很多大型OEM客户都在询问,这也使Avent持续努力寻找机会,他们改变了游戏规则,更多服务在供应链转移过程中出现,Avent正在重建新的供应链,这是令人兴奋的,我们更深知自身的市场价值在哪。
25年前,亚太地区仅占Avnet业务5%,如果当时没有扩展到亚太地区,那我们今天会在哪?Avnet目前约40%业务来自亚太地区,其中40%在台湾。
Avnet一直在国内开展业务,但现今不会过度依赖消费、PC领域,这些市场目前景气较为疲软。
Avnet在亚太地区国内、台湾、东协间,有很好的策略平衡,同时也看好日本市场。虽然以生意面来看,日本的区域业务经营相对艰难,使得Avnet一度挣扎,但日本表现仍有所成长,更多的供应商即将到来。
供应链库存问题何时解?
Phil Gallagher:针对供应链问题,Avnet会重新审视供应短缺的周期,就像几年前一样。事实上,我不太担心相关公司的库存情况,目前库存处于相对高位,但这只是短暂情况,对于库存的处理,Avnet已制定明确计划。
至于库存修正何时结束,我认为还需要「2~3个季度」,去调整供应链库存问题,就算有调整也只是短暂修正,根据我过去40年的经验,是可以应对这种情况的。
Avnet对各地区的表现和成长,都有很高的期望,这是基于Avnet执行力和供应链关系的稳固性,特别在亚洲太平洋地区,Avnet正积极推进,目前也有稳定成果。(请见下集)
责任编辑:朱原弘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0-9276-0.html科技产业关键对话(上) DIGITIMES创始人黄钦勇 vs. Avnet CEO Phil Gallagher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