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不管是国家亦或是个人都会把健康放在第一位。2019年,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原来的单一治病模式向“防—治—养”模式转变,更好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防”是疾病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提前做好健康管理,及时做好预防,那么,相信我国患病人数会大大降低,去医院排队挂号的人数也会少许多。
当今,全球的营养健康问题面临重大挑战,慢病死亡率占到了71%,所以对“食药同源”产业也有重大需求。营养健康已经开始上升为我国国民首要需求,一般而言,人均GDP小于1000美元时,吃饱为首要任务;当人均GDP在1000到1万美元之间时,由吃饱向吃安全的阶段迈进;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时,食品营养健康上升为首要需求。
另外,国家对健康中国2030、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都为“食药同源”产业提供了机遇。再有,自古以来食疗一直都是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药食同源食品是什么?
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只能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中,提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念,
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国人以五为尊,早在甲骨文上,就有了东西南北四方与位于中央的“商”并称的概念,等到周时,五方已与五色结合。这正是中国人最早对天地万物、华夏大地的朴素认知。
所谓“民以食为天”,作用到饮食上,通过食物或药材颜色与脏腑对应,以食补或药补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甚至治疗的目的,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
《黄帝内经》中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把五色的功能属性与五行、五脏相结合。不同色泽的药食,同时也对相应脏腑起着疗养的作用。
纵观我国药食同源理论的演化史,可发现从食物到药物,再分化出药食两用物品,从汤液醪醴、五谷五菜到药食品种的不断丰富,从本草到食疗本草,从充饥到养生疗疾,人们对“食物-药物一药食同源”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丰富、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及食品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饮食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饮食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著作方面出现了许多专业工具书,如食养食疗、保健医疗食品类书籍和辞书等,同时大量科普类书籍也相继问世。中医食疗食补也开始进入到专业研究领域,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与中医院合作,开展了食疗的临床工作,研制特医食品。部分中医院设立食疗营养科或食疗门诊,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也被广泛推广应用。
但也存在的主要的几个问题:
一是行业规模不大。安国“药食同源”食品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较低,缺乏龙头带动企业。2020年,“药食同源”食品企业全部产值约为6.8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不足。生产企业主要以代加工、贴牌生产等方式为主,自主研发不足,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是营销渠道不畅。对大数据、“网红+主流媒体”等新营销方式应用不够,电商规模小、水平不高,导致物流不畅、成本较高。
四是产业融合不够。以康养旅游为例,安国5家3A旅游景区普遍缺少“药食同源”体验环节,“药食同源”+“中医药康养”、现代农业上下游亟待发力。
五是同业竞争无序。由于“药食同源”企业缺乏产业引导,研发创新、市场培育等投入不足,致使创新乏力,价格战频发,同质化竞争时有发生。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62-1421-0.html大健康产业有哪些商机(解析大健康产业的爆发)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