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银川,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先行先试的一块“试验田”。在这块田地上长出来了很多“第一个”——宁夏是首个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也批出来了第一张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牌照;成立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协会。
“新生事物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是很艰难的,尤其医疗是个严肃话题,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多方因为不了解也就产生了很多不理解的情绪”,银川市卫健委主任章玉明对财经网医药健康谈到。
银川本地人口不到300万人,人口较少,同时具备多级的行政划分,这是作为“试验田”“验证”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而银川具有“大数据”资源优势与“医疗”资源不均衡的两方面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块“试验田”上长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
从2016年底银川走出第一步,2017年体系化地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到现在,满打满算有6年时间。
一组数据是,截至2022年底,银川市引进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已经有150多家,其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有130余家。
章玉明强调了“试验田”的价值,不仅是在银川这块土地上可以“跑通”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还能够进一步“复制”到更多城市;不仅是将不同平台的数据接进来,同样也要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让这些数据得到应用。
在过去6年时间,这块“试验田”长出了什么样的“植物”呢?
需求决定供给
在银川模式下,实际解决的是多方主体在医疗场景下的“需求”与“问题”。
“需求端决定了供给端”,章玉明在采访结束后再次向财经网医药健康提到了这个观点,“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变了观念。”
让医生、患者接受网上诊疗、看病是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章玉明坦言自己最开始也是观望者,但是观念改变也是经历了疫情期间的“需求增长”,“院内看病难开药难的问题,线上问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样的供需困难”。
而在对章玉明的采访中,财经网医药健康注意到,对于这个数字医疗健康的创新基地和试验平台,在做的是探索在居民个人医疗健康信息“脱敏”“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打通空间阻隔,让个人诊疗数据、医疗资源“双向”流转起来。
如果可以实现“分级诊疗”下,居民留在所在县乡市省“不动”,让医疗资源上下级流动起来;医生留在自己医院“不动”,调取“多点”汇总来的患者数据和信息,直接实现对话、对接。
财经网医药健康了解到,这就是银川现在所做的三个场景——“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和“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也就是基层有家医签约,可以对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专家,把常见病留在基层,遇到疑难病可以通过会诊的方式对接全国的医疗资源。
章玉明谈到,这几年,银川在做的一件事是,怎么把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数据打通,这包括了居民健康档案、公立医院HIS系统,以及线上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章玉明告诉财经网医药健康,从2020年到现在的两年时间,梳理清楚了280万银川市民的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这是一件大工程,工作量远比想象的大太多”,章玉明直言,这其中最难的是信息标准化的问题,需要进行数据清理、标准化统计等,并非易事。
事实上,正如章玉明谈到,跟在后面的还有对接HIS系统数据、互联网平台数据,更加会是一项“大工程”。
开放与治理并行
这块“试验田”给了上面生长的植物生长的土壤、足够的养分、成长的空间,但同时也要适时的修建、拔草。
对于来银川“获证”拿执业牌照的企业,章玉明表达了开放的心态。“银川市的人口数量不是很大,在需求侧对企业的吸引力相对有限。但正式因为银川市有非常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我们想让企业来‘做模式’,做好模式以后拿这个模式可以进行复制”,章玉明说道。
所以有了在2017年刚开始发展就有17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同时伸来橄榄枝,也才有了2022年底,相关企业已经有150多家。
据章玉明所说,也是因为有了这些企业,所以目前银川除了两家自建互联网平台的公立医院数量,其余占到绝对比例的是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自发成立了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进行规范治理和发展。
章玉明还将在接下来找更多合作方和“外脑”,把银川市域内的省级医疗机构也打通。最近在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上,邀请到了来自国家相关部委、数字医疗健康领域的24位院士、专家,以及136家数字医疗健康企业负责人。
银川“先行先试”走出了第一步,这块“试验田”上还能“种出来”什么?
章玉明强调了“做好当下,一步一步走”,不过她也提到了一些设想和关注重点,比如,尝试有限开放首诊,“目前,已经有一些声音探讨在皮肤科等领域开放首诊的可能”,另外,“未来也可以探索互联网+康养的模式等等。”
不仅是如何“开放大门”“提供土壤”,让更多的互联网机构可以把模式尝试跑通,同时也应该适当的“拔草”,“建而不用”的僵尸企业如何出清,一方面降低银川卫健委自身的管理难度,也要归笼医疗资源集中服务到患者身上。
据章玉明告诉财经网医药健康,不管是公立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也好,还是企业拿到牌照也好,很多都没有真正运行起来。“现在官方统计数据银川市注册的有130家互联网医院,实际执业的或许不足1/3,很多企业还在睡眠状态,下一步还要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设立退出机制。”
就像章玉明在采访中提到,一个地区发展的好不好,不仅是要把企业引进来,还要看后面发展怎么样。“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再野蛮生长,而要建立规范的体系,在政策环境上创新,同时也要在规范中发展。”
银川在全国率先建成“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于2018年4月上线。结合互联网诊疗行为全程留痕的特征,实现诊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全自动实时在线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一方面接入监管平台是对诊疗行为规范化的监管,另一方面也符合前述银川现在所做的“居民健康数据全接入”的设想。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互联网平台上接入的是全国的患者,其中非银川的患者数量远多于银川本地,这样的比例划分与线下公立医院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都要接入,这超过百家企业接入的患者量将会很大?管理压力也会很大?”面对这个疑问,章玉明坦言“是的。”“但往下走就要把统计制度建立起来,要让诊疗行为全部留痕,我们也要实现能在线上进行卫生监督。”
在采访中,章玉明也几次谈到了“试验田”的价值——也就是怎么将银川经验传播到其他地方,也就是,不仅是在银川这块土地上可以“跑通”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还能够进一步“复制”到更多城市。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62-1068-0.html互联网医药商业模式(产经报道|银川模式:数字医疗的“试验田”)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