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巧云
“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
疫情阴霾下的上半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小的冲击。然而,有一个热词连疫情也阻止不了,那就是——数字藏品。
假若你对数字藏品没什么具象的认知,那么,如今估值已达40亿美元的“无聊猿”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这个数字藏品业的鼻祖,火爆一度超出人们的预期,这把火最终也烧到了国内。
作为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经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目前国内的主流理解,数字藏品就是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的简称)。
但国内数字藏品和国外NFT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功能落在“品”上,后者功能则在“币”上。在海外,NFT作为一种区块链技术下的代币,具备合法的金融属性。
那么,在国内并不具备金融属性的数字藏品为何还这么火?大热的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风险?未来,数字藏品真的能帮助其他行业成为风口上的猪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元宇宙相关企业全年新注册数量同比大幅增加3950.0%至567家。截至7月初,全国元宇宙相关企业新注册数为208家。数字藏品,2022年新注册相关企业28家。
“国内现在大大小小有四百多个从事数字藏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到最后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能真正活下来。”上海尊安文化董事长史飞在接受新零售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数字藏品热度飙升,但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期。
或许资本们也想投出个“黑马”来。今年以来,资本在数字藏品领域的动作也十分频繁。
根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7家数字藏品相关公司获得融资,最后一轮融资花落数字藏品电商平台“福建天琛优藏”。
不过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目前这些平台融资均为天使轮或A轮,融资金额最低为数百万元人民币,最高也未超过千万美元。
不差钱的互联网大厂也在加速进入这个赛道。
除了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百度之外,最新进场的是音频行业头部品牌“喜马拉雅”。据了解,喜马拉雅将推出数字艺术藏品平台“美藏”。
业内人士莫莫(化名)认为,基于web3.0的大趋势,大厂们率先进入数字藏品领域是必然的,“他们有技术、有资金,有的还有版权,进入这个领域可谓占全了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他表示,对大厂而言,布局数字藏品当前赢利与否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入局之后能讲点与元宇宙相关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厂之外,一些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也纷纷加入,更为这个行业添了一把火。
5月份,中国电信旗下持牌支付机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翼支付”)推出“麟翼数字艺术品专区”。
银联更是早于今年春节前,就在其云闪付App中推出了“数字藏品”小程序,并发布《航天福》《芯片福》《中国福》《五虎闹春》系列数字藏品。
而人民网、解放日报等官方权威媒体也在尝试于一些特定的时间,如创刊纪念日等推出相应的数字藏品,从传播角度为数字藏品行业增加了不少主角光环。
春节期间,解放日报对外发布“虎年纪念数字藏品”抽奖公告,幸运中奖的读者顾小姐表示中奖后的藏品不知道在哪里查看,“当时只是出于好奇随手填了手机号码参加的,但这个奖品究竟有什么价值,未来在什么场合可以怎么用,完全不懂。”
像顾小姐这样对数字藏品完全不懂的人,目前在国内是绝大多数。史飞表示,这也是国家目前严禁二级市场交易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数字藏品的属性主要落在“藏品”,而非金融上。那么,和传统藏品相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的数字藏品究竟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在史飞看来,数字藏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稀缺性,通常数字藏品都是限量发售的,这就使得它具备了有限性,年轻人尤其是00后等Z世代人群,非常在意自己能否拥有一个独特的数字藏品;
其次是内容价值,每个上链的数字藏品不只是一张简单的数字化的图片,而是经过二度创意的作品,作品的背后还有一串加密的密码,具有可追溯性和唯一性;
最后是社交属性和交易属性,目前,国内不允许交易,但这不代表数字藏品本身没有交易属性。社交属性更加容易理解,未来,人们可能会在特殊的日子向朋友赠送一个数字藏品,而不是一束花。
有趣的是,数字藏品行业的这些特征,也有助于文创行业的创新与积累。这使得数字藏品与文创行业联手后,将对整个文创行业的持续增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数字藏品也对其他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去年底,“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在成立六周年时正式官宣推出品牌大使——“NAYUKI”。这个来自美好多元宇宙的IP人物,已经被奈雪人格化了,奈雪不仅在线上发行其数字藏品,还推出实物版IP潮玩。
今年6·18期间,天猫携手一大波品牌打造“头号计划”,发布了一系列数字藏品。京东也在6·18期间开设了“数字江湖”会场,并携手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古龙文化厂牌”打造5款古龙数字藏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1.5亿元。据数据领域研究平台头豹研究院测算,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国内市场增长十分喜人,但放眼国际市场,你会发现各大品牌动作更为激进,在交易规模上也与国内市场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去年,LV宣布推出NFT游戏,耐克收购虚拟球鞋制作商RTFKT;今年,Gucci发布NFT数字艺术品,并打算将加密货币引入线下零售商店的支付系统中。
据国外专业数字藏品数据平台Dune Anlytics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国外数字藏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800亿元,其中海外最大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Opensea单季度交易额为110美元,约合700亿元人民币。
今年3月份,数字藏品平台“象寻”因为一份奇特的公告在微信“出圈”。
公告的标题叫“祝象寻早日倒闭”,发自象寻微信官方账号。原来这是技术团队的手笔,公告中称技术团队被要求在20天内开发一款App,连续加班多日后仍被公司解雇。
一场原本普通的劳务纠纷,被坊间笑称为“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程序员”的负面版本。
虽然后来公司发表声明称,该文章与事实严重不符,但据爱企查信息显示,象寻成立于今年3月7日,从侧面不难看出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仓促进场后的一些乱象。
事实上,国内数字藏品领域去年下半年正式起步,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今年5月份成为分水岭,国外比特币爆跌叠加国内一些数字藏品平台“倒闭”的新闻,一度让行业热度顿减。
史飞介绍,因为数字藏品行业国内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所以为了防止过度炒作,数字藏品目前还不能进入二级市场交易,以避免消费者盲目投资引发风险。
只是,仍然有平台及机构铤而走险,借“转赠”等途径和消费者进行场外交易。一些平台更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藏品发行价格、发行数量上动脑筋,割消费者的韭菜。
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印发《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倡议包含平台应依法具备相应资质、确保区块链技术安全可控、坚持实名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坚决抵制防范金融化和恶意投机炒作、倡导理性消费等14项内容。
6月底,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的牵头下,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国内数字藏品头部平台联手发起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标准等自律倡议。
此外,微信也对外宣布,“从事虚拟货币及数字藏品类交易业务”属于违法违规经营,提供数字藏品二级交易服务将被封号。
史飞表示,以元宇宙为标志的web3.0时代已经来临,数字藏品的发展势不可挡。
行业经历短期的震荡,其实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思考,应该怎样凭借清晰的定位和创新的价值,在这个行业活下来。
从消费者端来看,也需要冷静审视数字藏品本身的价值、发行平台是否可靠等,避免盲从引发风险。
当然,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仅靠消费者判断、企业自律和民间公约远远不够,还亟需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业形成有效监管。
近来,数字藏品行业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NFR(Non Fungible Rights,非同质化权益)。NFR是为解决以艺术品为代表的、多领域数字化交易的国内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而提出的数字交易新模式和新路径。
对一些线下实体企业或店铺而言,同样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的NFR,还可以查询会员的所有交易轨迹,帮助企业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会员权益的结合。
未来,NFT还会向哪个方向演变,或者创新出哪些新的应用场景,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0-416-0.html数字藏品大热,年轻人快不够用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国内数字藏品市场如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下一篇: 索尼的元宇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