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家电市场本身增量见顶,越来越多的行业龙头开始将目光瞄准各类新兴产业。其中,医疗健康板块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激增及产业本身与电器行业的相关性,成为家电公司争相布局的焦点赛道。
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公共医疗健康需求下降,高歌猛进的医疗健康板块也迎来震荡,此前多数保持增长的家电龙头旗下医疗业务开始出现业绩分化。
作为大部分家电企业重点布局的医疗设备产业,重研发高毛利的特性使得其与传统家电生产营销模式亦存在差距,市场红利退去后,外界也得以在2023年财报数据中一窥各家医疗健康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
在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各家发展模式、阶段不一的医疗版图,或将迎来更为严峻的考验。
业绩分化
相较于消费复苏带动下普遍回暖的家电业务,各大企业旗下医疗健康领域业务的数据表现则趋向分化。
从近日公布财报内容来看,海尔生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81亿元,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分别同比减少 20.36%与32.41%。
不过海尔生物也在财报中提到,剔除同期 5.87 亿元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核心业务收入略高于同期。
长虹集团旗下中科美菱2023财报则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3.03 亿元,同比下降 25.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12.65 万元,同比下降 69.33%。
格力地产持股13.64%的科华生物则由盈转亏,2023年总营收24.28亿元,同比下降65.16%,净利润-1.77亿元,同比降低110.22%,这也是其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相较于前三者,美的旗下万东医疗去年的财务数据表现则相对理想。其年报显示,2023年万东医疗营业收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7.51%。
除上述四家公司外,海尔旗下盈康一生、奥克斯旗下三星医疗、格力持股10.84%的阳普医疗等公司尚未披露年报,但不少行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均提到,2023年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是医疗设备赛道面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与研发投入增大的双重挤压,家电领域在相关产业的拓展业务将面临一段时间的盈利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同样面临市场困境,但细看财报内容,各家业务的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
以同样主营低温存储的海尔生物与中科美菱为例,受公共卫生防控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增长疲弱等因素影响,二者营收数据均出现下降。
但从具体营收来源来看,中科美菱九成业务聚焦于低温及超低温存储设备,财报中提到,因公司战略布局调整,退出低毛利、低售价且不具竞争优势的C端业务,导致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不及预期;而海尔生物非存储类新产业占收入比重已经达到 38%,2023年同比增长超30%,一定程度上应对了报告期内行业波动对财务数据的不利影响。
此外,从销售地区来看,中科美菱近八成业务集中在国内,在境内收入下降超三成的背景下,尽管2023年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营收较去年上涨1.75%,公司全年收入依然受到较大影响,下降25.51%;海尔生物2023年境内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2.26%和34.33%(“其他”占比0.4%),分别同比下降26%与6%,全年总营收下降20.36%。
而另两家披露财报的公司,科华生物主营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万东医疗则聚焦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市场供需变化也使得其财务数据出现营收利润双增与双降的分化。
“2023年不同家电企业在相关领域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家电企业在医疗领域的定位、产品策略以及技术创新研发方向各有不同。”
产业在线分析师王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对医疗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因素对产品侧重不同的公司影响显著,前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生物医药等渠道采购需求提前释放影响下,低温存储设备、公共卫生防控类需求普遍下滑;而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生物样本库、医用机器人等医疗、实验室设备则在部分品类上出现增长。
研发成本高企
相较于格局与产业周期渐趋稳定的家电领域,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近年来可谓一波三折,既有近年最大黑天鹅――疫情起伏带来的市场变化,亦存在着多元化医疗需求激增、政策推动和国产替代趋势等诸多因素影响。
回顾家电企业发展历程,向大健康医疗板块延伸已成为多数行业龙头的共识,但对于具体如何设计产业版图,企业之间的思路也存在着差异。
从发展路径来看,各巨头旗下医疗健康业务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内部孵化与外部收购两种模式,拓展方向基本由自身传统优势电气赛道为基础向外延伸。
例如老牌黑电品牌海信,其2014年成立的子公司海信医疗早期便主要依托集团图像处理、信息处理与交互等技术积累,重点研发彩色超声、医用显示器等产品;山东另一家电巨头海尔则是结合自身在白电领域技术积累,孵化上市主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海尔生物,并于2019年作价18.23亿元人民币收购盈康一生29%股权,切入肿瘤医疗设备赛道……
如果说家电赛道已是存量竞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一定程度上考验着企业对增量市场的理解和规划,而在去年的市场变动后,财报中披露的投资与研发投入等信息也得以让外界一窥各大企业加码健康板块的力度。
在对外收购方面,2023年前后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最多、信息最密集的依然是海尔集团,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是其在12月底宣布以125亿元溢价17.6%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后者成立于1988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谭丽霞在回应该收购时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海尔深入医疗健康核心领域的关键进程。
此外,海尔还于2023年4月收购用药自动化设备生产商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70%股权;6月以4300万元对参股公司、主营低温技术平台的上海超立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成为其控股股东。
从研发端来看,2023年海尔生物研发投入 3.21亿元,同比增长 9.6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4.06%,研发领域聚焦制冷、智能化、精密制造及材料、自动化、数字化、生物技术六大方面。
而从其他相关公司年报来看,其2023年在医疗健康领域则主要以深耕现有赛道为主要方向,例如美的在去年5月举行的医疗新品发布暨合作伙伴会议上将现有医疗产业整合为万东医疗、库卡医疗、美的生物医疗、瑞仕格医疗、美的楼宇科技五大业务板块;9月万东医疗设立了上海万东影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月设立了苏州万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万东医疗全年研发投入1.72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当期营业收入13.93%。
此外,中科美菱在营收利润双降的背景下加大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3333.53千万,同比上升17.91%,占总营收11.01%;科华生物的研发支出则在2022年翻倍暴涨99.85%后,于2023年微减2.82%。
参照2022年数据,A股上市公司该年度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为2.21%,对比上述医疗公司普遍在10%以上的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成本高企已成为这一蓝海市场的显著特征。
长跑开启
综合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无论综合财务表现如何,在研发端,各公司始终保持了一定的战略定力。
这一定程度上与医疗行业本身的发展逻辑有关。从行业特性来看,作为主要面向B端的行业,低销量高单价高毛利是医疗器械产业的特征之一,尤其高端医疗设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使得高研发投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项。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强度平均为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的1.5-1.8倍,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平均为整体高技术产业的1.5-1.8倍,研发强度整体呈现稳定且小幅提升趋势。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共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466项,比2022年增加35.9%,最终共批准6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较2022年增加6个。
但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规模上还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前10大公司预计研发投入共178亿美元,不管是中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企业还是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整体研发投入规模都不及全球前10大医疗器械公司的五分之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由此可见,虽然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在开发、分配以及流通等方面的创新,但对于家电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而言,高昂的研发投入都是其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的压力。
不过,结合本身在家电乃至制造业的长期耕耘,家电巨头们也掌握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
“相对于国外医疗设备领域企业而言,中国企业在成本、供应链控制以及规模制造、缩短研发周期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王娟指出,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家电企业在生产、研发、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管理体系,特别是有天然的制造和供应链整合优势,可以在研发和制造上实现短期的产品迭代,并且在部分比如制冷、影像、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可以应用到医疗设备领域。
此外,就当前家电市场而言,虽整体规模已见顶,但头部品类基本已是各大龙头的现金牛业务,稳定的现金流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母公司持续为医疗健康业务研发输血。
但王娟也提到,医疗设备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在生物安全、材质、工艺等方面要求跟家电产品有差异且要求更高,比如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更细致地考虑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等属性,家电企业这方面经验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在销售与生产模式上,家电行业已C端为主,每年特别是年初生产会根据对全年的预期以及预定目标生产铺货,而大多ToB的医疗设备行业则基本以销定产,这就更加考验企业的市场洞察和生产管理能力。
本轮发布的年报中,不少企业均提到,研发费用和相关成本的上升,对公司的报告期内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在市场动荡的2023年,家电企业的医疗健康开拓都经受了一定考验,而在短期红利退去后,谁能在这轮增量竞争中走得更远,不久后的2024年各季度财报或许就将给出阶段性答案。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4-1350-0.html家电龙头旗下医疗健康领域开始出现业绩分化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中国家电品牌逐渐成为日本市场商战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