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范在故宫盗宝被枪毙后,一下子就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江洋大盗们,随后的18年中,珍宝馆养性殿变得比较平静。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这里又发生了第三起盗案。
1980年2月1日上午,在观览故宫胜景的人群里,混进来一个居心叵测的家伙,他就是25岁的陈银华。他曾因在湖北应山县西花商店偷了2700元现金,被判了4年刑。半年后,他找机会越狱出来后,一路偷到了北京。
陈银华是到故宫来寻找盗窃目标的,他决心到香港去。到香港去需要钱,于是他想到了故宫里的那些值钱的国宝。 他随着游客进了珍宝馆,养性殿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让他垂涎欲滴。 “珍妃之印”,是目前遗存的清代妃印仅有的一件。印台为正方形,高3.4厘米,每边长11厘米,重达6800克。印文为朱文“珍妃之印”四个汉字,还有对应的满文。印纽为龟纽,头尾均与龙相似,是比较标准的贵妃等级金印。不过这个“珍妃”不是光绪皇帝的珍妃,而是是道光朝的赫舍里氏,在道光五年(1825年)8月被封为珍妃。
陈银华在上午利用在故宫参观的机会,窥测好藏身地点、作案目标及路线后,就到街上买了改锥、帆布背包袋等作案工具,在下午3时后再次潜入故宫,钻进养性门外厕所后夹道内隐藏。这个地点距离当年武庆辉的躲藏地点,只有几步之遥。等到闭馆后,陈银华翻墙跳进珍宝馆院内,撬开养性殿西暖阁的玻璃窗,进入陈列室。几进宫的陈银华很会自我保护,动手盗窃前,他拿出一副手套,因为公安局早就有了他的指纹案底。他撬开金印陈列柜,盗出“珍妃之印”,又从原路返回,爬上了养性门东边的矮墙,又上高墙,觉得自己奸计得逞。
其实,陈银华刚撬开养性殿的窗户时,故宫警卫值班室里的声控报警器就尖厉地叫起来,同时,报警提示图上的“珍宝馆l号室”红灯急促地闪烁。故宫警卫队的韩副队长接到报告后,一边派警卫队队员迅速赶往报警地点,一边下令将故宫四门即刻紧闭,同时报告给了故宫派出所。晚8时许,已攀上九龙壁南大红墙上的陈银华发现被围,开始向西逃跑。他将装有金印的皮包扔在红墙下,自己随后跃下红墙,躲藏在九龙壁南大红墙西南角夹道处。8时26分,他在夹道处被捕获,同时被搜出扔掉的藏有“珍妃之印”的皮包及手表7块与现金等物。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1980年8月12日对陈银华盗案作出判决,认为陈犯曾因盗窃被判刑,服刑期间又乘隙脱逃,到处流窜盗窃,数额巨大,并盗窃国家珍宝,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已构成惯窃罪和脱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查获之赃物除发还失主部分外,其余没收。
“微服私访”? 皇帝住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宫里,闷了、闲了、想了解下民情了,看看外面大千世界,就有亲自出宫的欲望与必要。他们外出,方式无非明暗两种:鸣锣开道,八面威风,周遭肃静回避,大张旗鼓地外出为第一种;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摸摸地“溜”出去,是为第二种。后一种因帝王或者官吏为隐蔽身份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出行、探访民情或巡查疑难重案,所以叫“微服私访”。
也有人说 “微服私访”其实就是皇上出去找乐子,因为前面也提到了,皇宫的生活其实非常闷。皇宫的生活丰裕无比,毕竟活动区域有限,高高的宫墙很难阻挡住皇帝对外界的好奇之心。当他们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后,自然就会把目光转移到宫墙之外。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个道理皇帝也是懂的。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所演,皇帝还能在微行中为民排忧解难,无疑就是无稽之谈,纯属美好幻想而已。那些想微服私访的皇帝,不过是想偷偷摸摸地利用微服造访一下烟柳花巷更加可能,不过是想光明正大巡防时带三五随从去民间猎艳更加现实。微服私访看来并不是体察民情、治理政事的好办法,难怪康熙说,“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康熙的办法是设立“密奏制”。
珍妃的姐姐瑾妃
康熙皇帝未必有过微服私访,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圣祖仁皇帝圣训》设有“省方”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不过他的巡视主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出于政务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
我们还是看看康熙皇帝巡视地方的一些具体情形,以了解康熙巡幸的历史面貌。康熙皇帝最有代表性的巡视是六次南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黄淮冲决为患”的问题,亲历河道,寻求治河方案,考察治河工程;同时周知吏治,观览民情。南巡主要走水路运河,御舟自京而下,途径今河北、山东、江浙,最远到达苏杭。
巡视使康熙皇帝了解到一些民间具体情况,对于行政决策起到了好的作用。如他针对各省督抚上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增加之数全部上报。于是说他凡巡幸地方,所至询问一户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纳钱粮,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纳钱粮,其他人并无差徭,共享安乐。西南平定以来,人民日增,土地开垦耕种,生齿实繁。为掌握人丁的实数,决定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皇帝巡视地方也不耽误工作。如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规定奏章俱三日一送行在,有时内阁送来的时间晚了,他要批阅到深夜。
千字文有言“聆音察理”,百川直译为“听人说话要明理”。康熙皇帝以频繁的巡视地方,关心民生,处理政务,给人们留下了“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皇帝树立了榜样。人们打他的主意,编出微服私访的故事,也算是事出有因吧。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2-2201-0.html清代有几个珍妃?故宫ldquo;珍妃之印rdquo;被盗案始末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