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深刻深远的影响,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次生动诠释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十年历程表明,新质生产力已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强劲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下一步要更加主动发挥新质生产力创新主导作用、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开新局、更上新高。
坚持创新主导,催生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利用一定手段和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体现了社会生产的水平和效率。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对于提高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根本性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及时地转化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提供了应用场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一直是三地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集中三地创新资源,协力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更加深化拓展了三地协同创新体系和格局。
在这一协同创新体系和格局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在完善创新功能互补机制、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推动创新资源区域内有序流动开放共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上,发挥了当之无愧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写好“双城记”、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上,一批又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实现转移。十年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同时,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2013年至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7.6,年均增速12.9%。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创新已经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最强音。
2月27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聚焦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产业布局新跃升
新质生产力核心特征是创新主导,关键体现是产业质态的优化升级。从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看,三地重点承接平台精准定位、错位承接,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地理迁徙中重塑生产力,在优化布局、拓展空间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上下游市场。京津研发、河北制造和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新矩阵正在形成。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双城”互动、“两翼”齐飞最引人注目。天津市滨海新区、宝坻区分别建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截至2023年底,两处新平台累计注册企业突破6500家,大多数是科技型创新企业。作为托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新“两翼”,雄安新区已有4家央企总部落户,央企已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北京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第一批4所高校的雄安新校区已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建成,锚定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连续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强度。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新产业呼唤新模式,新发展带来新动能。未来十年,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加关键的十年。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提升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和数字中国等战略任务中,不断发挥应有作用。
3月1日拍摄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提升发展效能,在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实际上,以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京津冀三地特别重视在协同发展中感受民生温度,立足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深化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协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十年前,京津冀三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万、2.9万、1.7万元,2023年达到8.2万、5.1万、3.3万元,分别增长了86.4%、75.9%、94.1%。事实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始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社会问题。比如三地群众普遍关心的医保报销,前不久,《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三地将建立共商共建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编制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的整体规划、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场景任务等标准规范,深度推进三地用卡数据共享,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跨省通用、一卡多用,三地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均视同备案,无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现在,京津冀区域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5亿,一张社会保障卡,为三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期待的重要一环。十年来,京津冀携手共治,共享更多碧水蓝天。从顶层设计入手,三地加强生态保护协同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同一文本同步施行,跨区域大气污染应急预警机制建设进展顺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联合治理攻坚效果显著,2023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38.6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分别下降62.7%、50.6%、57.6%。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相信,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坚实,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景象将越来越美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有可为。我们要勠力同心、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和有效作为,在京畿大地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篇章。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0-7864-0.html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下一篇: 传承雷锋精神,践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