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开幕。340余位专家学者就古脊椎动物研究科技赋能、学科融合等展开探讨,进一步拓宽古生物学科研及科普应用边界。
作为古生物学分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分布等。本次年会将开展70余场主题报告,涵盖云南禄丰的恐龙、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等最新研究成果。
9月24日,在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作《云南禄丰的恐龙研究》报告。新华社记者 陆君钰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在开幕式现场表示,科技手段有助于提高效率,帮助理解学科中某些研究问题。
“高精度CT等技术发展对学科起到巨大推进作用。未来我们对化石内部解剖结构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说,她在本次年会上看到了将各种新技术方法用于古生物研究,在更大研究范畴内启发思考古生物和其他学科交叉合作的连接点。朱敏也表示,古脊椎动物学与全球备受关注的健康科学发展相关,研究者在与生命科学家的合作中看到学科融合。
“科学的严谨和技术的进步赋能科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说,以恐龙研究为例,定量精确的形态学研究能复原恐龙的亲缘关系、生活习性及外观色彩,帮助中国恐龙形象从科研走向科普。
开幕式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授予禄丰世界恐龙谷“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楚雄州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持续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发展古生物化石资源经济。(记者陆君钰)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16-116001-0.html专家学者就科技赋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展开研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阿里民俗风情河北巡展启幕,援藏30周年颂歌怎么唱?
下一篇: 我国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井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