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繁盛的一个朝代,虽说“万历中兴”较为短暂,但不能否认,这一段时光,为明朝的发展奠下了良好基础。而创造了中兴时代的明神宗,彼时年仅25岁,这是个帝王轻易就会昏庸的年纪,可明神宗没有,非但如此,他还创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当然,帝王的成功,少不了臣子的帮扶,而明神宗的老师张居正,就是“万历中兴”里,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一如明神宗曾经说的那样,自己10岁登基,对朝政之事懵懂得很,若是没有张居正的辅佐与帮衬,明朝不可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百姓亦不可能安居乐业。那张居正究竟何许人也?不妨一起来看看。
1.年少,天赋尽显
张居正,湖广荆州人,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及文学家。事实上,“居正”并非他本名,他原先的名字叫做“张白圭”。据说在张居正出生之际,他的曾祖父梦见了一缸清水,那水中倒映着满月,一只白色的乌龟就这么从水中冒了出来,因此,祖父给小孙儿取名为“白圭”。
幼年时候的张白圭,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天赋,虽说年纪较小,但他却对各类书籍很感兴趣,并且能够熟读于心。孩提时期,张白圭抱着《孟子》,缓缓念出了“王曰”二字,到了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悟透了六经,彼时不过龆年的他,成为了荆州府家喻户晓的“神童”。
再到12岁时,他更是凭借着一场童试,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号,还因此受到了荆州知府的关注。荆州知府很喜欢这个天资聪颖的小娃娃,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索性为他取了“居正”这个名字,希望他日后能够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
次年,张居正顺势参加了乡试,却不想落榜了。了解过后才知道,是巡抚大人从中作梗,害得他落了名次。可巡抚大人这一举动,也并非是在针对他,而是不想他这么年轻就步入仕途,否则难免会心高气傲,日后很容易坏了大事。
明白了巡抚大人的苦心,张居正开始学着收敛锋芒、潜心学习,一直到3年后,才又重新考取功名,而这次,他顺利通过了乡试。巡抚大人很欣慰,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而又过了7年,张居正高中进士,自此踏入官场。
2.官场,明争暗斗
彼时的张居正,才23岁,年少,却又才能尽显。若是换做一般人,只怕早就成为了政斗中的炮灰,但好在,张居正师承徐阶,对方在朝中的地位很不一般,想要护张居正周全,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学习过程中,张居正见识到了大明王朝的权利斗争,文武百官们互不相让、拉党结派,将王朝搅得天昏地暗。张居正深感痛心,于是向明世宗进言,希望皇上能够重视当下的朝政问题。谏言在上报之后就石沉大海,张居正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此时的张居正明白了一个道理:朝廷不是荆州府,没有人会因为他的才能而另眼相看,想要能在朝中说得上话,加官进爵,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必要之举。
于官场深受打击的张居正,陷进了朝政的明争暗斗之中。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开始学习老师徐阶的官场之道,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官场人,会巴结、懂谄媚,可只有张居正自己知道,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官场上站稳脚跟,以便于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这期间,张居正致力于对农业与土地的研究,在他看来,只有掌握了农业,才算是掌握了国家的根本,想要兴盛王朝,农业方面的政策,少不了一场改革。可固然是有了计划,他也缺少了一个实施的机会,一直到嘉靖四十三年的时候,情况才有了转变。
当时,老师徐阶为他递出了橄榄枝,让他成为了裕王的授课老师。两年后,嘉靖皇帝驾崩,徐阶起草遗诏,伙同张居正一起,拥立裕王登基,并改国号为“隆庆”。自此,张居正从一个小小的院士,升官为吏部侍郎兼大学士,走上了官场的青云大道。
隆庆皇帝登基之后,裕王府的旧臣们也都相继加官进爵,而张居正因为早早就认识了他们,所以间接揽获了一批人脉,这为他之后的政策实施,奠下了良好基础。
隆庆皇帝继位两年后,徐阶因年迈退位,内阁首辅的位置,交到了高拱的手中。这对于张居正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高拱与徐阶是死对头,两人的政治理念并不相符。而张居正又是徐阶这边的人,而今在内阁,必然是要被压上一头的,这对他的计划很不利。
张居正的朝政计划耽搁了许久,不过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所以在这期间,他当上了太子朱翊钧的老师,并与内相冯保交好。这边的张居正在为日后做打算,而另一边的高拱,却因为自身的心高气傲,而得罪了朝中的许多重臣。
到了隆庆六年的时候,隆庆皇帝逝世,年仅10岁的太子登基,改国号为“万历”。而就在这个时候,冯保向李太后进言,诋毁高拱,偏偏对方又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冲撞了少年皇帝与太后。李太后不满高拱为人,索性随意找了个理由,将他逐回了原籍,永不为官。
内阁首辅倒台,张居正顺理成章地接下了这个位置,自此,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3.改革,功成名就
当上内阁首辅之后,张居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皇帝,实施“考成法”。这一律法可以有效规避大臣们的贪腐,而在实施之后,成效也非常显著,大明王朝的辉煌,从这里就已经奠下基础了。
万历四年,张居正定下了地方官的征赋政策,这一举动增加了国家的经济收入,稳固了王朝的经济命脉,对军事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3年后,明神宗想要大肆征税以便光禄寺御膳,张居正阻止了他,并给出了最优方针,不仅减轻了百姓赋税压力,还为神宗赢得了好口碑。
一直到万历九年,张居正通过各种改革,终于拿下了大明王朝的整体命脉,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但他并没有就此松懈,而是开始实施“一条鞭法”的政策,进行了赋税改革。
这次的改革,无异于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壮举。百姓积极纳税,免去了强征的矛盾,于国家而言,是相当有利的。而税收之后,王朝的经济有了显著提升,连带着,军事方面也愈加稳固了。
可惜的是,次年,张居正就因为劳累过度而逝世,他还没来得及见证明朝真正辉煌的时刻,就撒手人寰了。明神宗为了悼念他,举国哀悼,连着好几日都不曾上朝,这待遇也是王朝罕见。
之后,明神宗勤于政治,实现了真正的“万历中兴”,可这样的勤勉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万历十四年的时候,明神宗就因为酒色而荒废了政治。
若是张居正还在世,定然会严格督促,可他不在了,明神宗就少了一个管教自己的人。没了张居正的约束,他开始学着释放自己的天性,过上了荒废朝政、沉沦酒色的日子。
史书上惊人的“28年未上朝”记录,就是由明神宗创下的。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交由朝中重臣来处理,可朝中最不缺的就是“小人”,因此明朝的经济命脉,也开始跟着走向了下坡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明神宗对张居正足够尊重,所以并没有废除他生前立下的决策与制度,如若不然,只怕“万历中兴”的局面,会变得更加短暂吧?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108-5589-0.html明神宗10岁登基 为何国家发展得那么好 他的老师是张居正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