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四年冬,大明朝的国库再也撑不起庞大的帝国开销,这边灾民遍地,那边百官哭嚎,还有一个户部官员在默默地写《治安疏》……
作为当权的清流派,面对嘉靖帝的指责,必须对现有财政状况做一番梳理,由此,高翰文夫妇被请进了裕王府。
由此注定了,高翰文就是下一个沈一石……
aEB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高翰文出身苏南世家,家境良好,从小饱读诗书,并成功通过科举,获得翰林院编修一职。后来妄议朝政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针,并被严世藩派往浙江杭州任知府一职。
其实后来胡宗宪对他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你不该出来当官,你的才情只宜诗文风雅。第二,既然中了科举,就应该在翰林院储才撰书,不应该妄论国策!”
在这一点上,高翰文的情商比海瑞,要差一大截,且处事方面过于刻板,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当初郑泌昌和何茂才就是获得他懂音律这条信息,略施小计,就给他玩了一出“仙人跳”。由于他太过愚笨,连芸娘都看不下去了,甚至善意提醒都提醒不动。
对于高翰文这种顺风顺雨,一路走过来的人,往往带有浓重的书生气。并且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他所理解的官场并不是大明朝的官场,如果按照他想的方案执行,自己怎么死的都不清楚。就像当初严世蕃送他的文房四宝,你以为真的是严世蕃欣赏他这个人,让他写字的?
当然不是,严世蕃自己都说了:
“这支笔送给你可不是让你写字的!”
当然这支笔也不是严世蕃说的让他写捷报的,而是用来拉拢高翰文,让他当替罪羊的,用胡宗宪的话来解释就是:
“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
所以,从离开京城的那一刻开始,高翰文整个人都是懵逼的,直到再回到京城,再到出狱,再到以棉布商人出现,他自始至终都是懵逼的。
aEB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高翰文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以说他是时刻在关心着朝政大事,对于国库空虚这种事,他也是在寻找解决方案。由此已经辞职经商的他最早提出了生产淞江棉布的方针,并把方案寄给了张居正。 aEB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张居正告知裕王的时候也提到了:
“其实这个主意就是高翰文给臣写信的时候提出来的。”
裕王马上警觉,当初“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针就是他提出来的,弄得浙江一塌糊涂,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
张居正的回答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是因为严党把持朝政,现在换人了,当然不会。
当初是“改稻为桑”,现如今是“改种棉田”;当初是严嵩内阁首辅,严世蕃掌管工部,胡宗宪掌管地方,现如今是徐阶内阁首辅,徐璠掌管工部,徐阶弟弟经营棉田;当初是沈一石经营丝织作坊,现如今是高翰文经营棉织作坊……
大明朝还是那个大明朝,高翰文的结局,必然会重蹈沈一石的覆辙。
其实不仅我们能分析出来,作为高翰文的老婆,也就是芸娘早已看破,甚至于她要向裕王妃求情:
“民妇恳请娘娘跟王爷说个情,不要让他跟官府跟朝廷经营棉业。朝廷和官府的水比海还深,浪比海还大,民妇的丈夫没有这个本事,他驾不了这条船,过不了这个海。”
面对裕王妃的质疑,芸娘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沈一石:
“要论心机,论对付朝廷和官场的谋略,论通天的手段,民妇的丈夫都不及沈一石十分之一。”
那么我们又得回到之前的剧情,沈一石为什么注定是个悲剧人物,除了一把火烧死自己,他究竟有没有破局之策呢?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108-1263-0.html大明王朝:以为傍上了裕王就能高枕无忧,高翰文就是下一个沈一石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 精品!《曹雪芹》值得熬夜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