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电无网也能支付 数字人民币上线SIM卡硬钱包

    7月11日,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中国银行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线SIM卡硬钱包产品,该产品具有无电无网支付功能,推动数字人民币支付更便捷,体验更友好。手机黑屏,碰一碰POS机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85
  • 完善数据产权制度 促进数据保护和利用

    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支撑力量。近年来,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已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6
  • 现代支付产业助力 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支付产业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报告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引擎。数字化变革给金融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6
  • 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在日前举行的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指出,互联网行业要锚定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赋能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45
  • 就业挖潜要借助数字经济

    人社部日前公布上半年就业情况显示,1月份至6月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新增就业进展平稳,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还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确保就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39
  • 保险数字化为农业赋能

    从线上投保、云端验标、远程查勘,再到客户端一键报案、系统定责、极速理赔等保险服务……科技已成为当前农业保险机构开展工作的“标配”。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76
  • 让知识产权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图为获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代表领取证书。近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各方嘉宾围绕数字法学制度构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之路等方面,展开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82
  • 2025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获悉,2022年我国云计算总体规模为4500亿元,相比2021年提高40%,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元。  “云计算、人工智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39
  • 数字人民币缴税不只是转变支付方式

    □ 数字人民币缴税作为一种新型的税费支付方式,能满足企业、个人多元化缴退税费的需求,是对现有缴退税费方式的有力补充。数字人民币缴税不是简单转变支付方式,它具有实时到账、零手续费、法律保障性更强等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1
  • 中国天眼发现黑洞射电脉搏

      北京时间27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75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工程完工

      怀柔雁栖湖畔,完整的“放大镜”造型已清晰可见。记者昨天从施工方获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的配套工程已全面完工。  在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自建设起就备受关注。这是我国首台高能同步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53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穿越北极圈

      新华社“雪龙2”号7月24日电(记者魏弘毅)根据“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驾驶台广播,北京时间7月24日16时34分,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穿越北极圈,进入北极海域航行。  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215
  •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与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的无限增长特性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的制约,还能深度融入其他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统筹优化,从而有效推动经济增长。&ems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4
  •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维护保养期间无人机拍摄)。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发现,著名微类星体GRS 1915+105的黑洞存在亚秒级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现象,就像微弱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7
  • 我国科学家首次系统阐述中国近海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演变规律

      新华社青岛7月27日电(记者王凯)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该所联合我国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和气候领域的十余位科学工作者,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为题,在《自然》旗下期刊《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85
  • “中国天眼”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

      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对著名微类星体GRS 1915+105开展了高时间精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该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周期约为0.2秒。这是国际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7
  • 我国计算力水平位居全球第二

      数据来源:《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等  制图:蔡华伟  不久前,由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209
  • 跟随新华社记者体验北冰洋科考

      经过15天的海上航行,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26日下午抵达位于楚科奇海的首个作业站点,正式开始了大洋科考作业。首站作业持续约5小时30分钟,于当天22时30分左右结束,基本涵盖本次北冰洋科考大部分常规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87
  • 中国天眼揭秘黑洞射电辐射“脉搏”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完成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8
  • 加快布局航空航天产业 深圳培育百亿级空天产业集群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星通大厦在深圳市宝安区正式启用,首批约20家空天技术产业企业确定入驻。基地将整合空天产业链上中下游,聚焦卫星制造、基带技术等技术,为相关应用提供更为广泛和可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79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首个全部完成的作业项目产生

      新华社“雪龙2”号8月2日电(记者魏弘毅)北京时间8月2日1时50分,随着第10个站位的海洋光学调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舯甲板完成,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首个全部完成的作业项目产生。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69
  • 智能机器人提升“中国天眼”运维质效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中国天眼”通过现场验收,智能机器人为“中国天眼”提供运行维护保障。“中国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74
  • 特写:5.5小时的海上科考“作战”

      新华社“雪龙2”号7月30日电(记者魏弘毅)“拽住了啊!”“慢慢放、慢慢放!”  他们的动作,有力而沉稳。  “脚出来,注意别踩到绳子!”  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坚定。  “好!”齐心协力的呼号声让不少人的脖颈暴出了青筋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55
  • 科学家加紧解密神十五返回样品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开展了涵盖科学与应用、航天医学等领域的40余项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神舟十五号飞船将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带回地面后,科研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87
  •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6星

      【简介】8月3日中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6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宋晨、叶紫嫣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74
Top